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新篇开启——广东省科学院成功举办期刊集群建设座谈会
来源: 本站   发布日期: 2024-06-18
 
 

       为深入探讨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广东省科学院于2024年6月17日下午在广州成功举办了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座谈会。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简称“有科出版”)总编辑钱九红、副总经理马雯、首席技术总监李海亮、英文编辑刘琳琳,广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林义民、马天欢博士,以及广东省科学院11家科技期刊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共同探讨科技期刊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及合作新模式。

1.jpg

       会议在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举行,由《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秘书长龙秀芬担任主持人。龙秀芬主任首先对与会人员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了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在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会上,钱九红总编辑和李海亮总监分别作了题为《有色金属期刊集群高质量发展实践》及《全流程数字出版期刊影响力提升服务介绍》的报告。钱九红总编辑详细分享了有科出版在集群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有科出版作为行业领军者,通过与战略伙伴的紧密合作,已构建起一个包含78本期刊的大型集群,覆盖全国11个省市、39家学协会及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从学术创新到工程技术再到经济管理的全方位覆盖,展现了“大而全”与“高产高质”的集群特色。此外,座谈会还分享了有科出版在集约化管理、期刊编辑出版规范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签署集群服务协议、变更期刊出版单位、定制投审稿系统等措施,集群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组织的系列期刊集群培训和整体参展参会活动,有效提升了期刊集群的整体影响力。而李海亮总监围绕期刊投审稿系统、期刊智能数据生产系统、期刊数字化传播平台等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应用及其对期刊影响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表示,有科出版将通过自建的学术期刊精准传播系统进行期刊推广服务,未来集群期刊将在投稿、审稿、生产和传播等环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编辑效率、提升期刊传播效能。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随后,《分析测试学报》常务副主编、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吴惠勤研究员对广东省科学院期刊集群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广东省科学院目前拥有11家专业性学术期刊,部分期刊获得国内外多项荣誉和认可。然而,院属科技期刊仍面临着出版规模小、运作分散、高水平办刊人才短缺等挑战。为响应国家以及广东省关于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号召,广东省科学院拟通过构建期刊集群化平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积聚效应与增值效应,助力提升广东省科学院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强化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

       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广东省科学院期刊集群化建设的实践路径、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展开了深入讨论。有科出版的集群化建设经验成为了讨论的热点,双方还就潜在的合作意向和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表达了携手共进、共赢未来的积极态度。

8.jpg  9.jpg

10.jpg  11.jpg

         最后,林义民副主任做了总结发言,深刻阐述了院属期刊在科技创新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未来期刊集群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规划和期望。林副主任首先强调,院属期刊不仅是省科学院研究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科技创新思想交流与传播的核心阵地,这些期刊伴随着省科学院科技创新的每一步成长,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历程。他对长期以来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11家科技期刊工作岗位上的办刊人员表达了深切的感谢。针对期刊集群的发展现状,林副主任指出,集群化是科技期刊顺应时代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希望钱九红总编辑等业界专家关注并支持广东省科学院期刊的发展,共同为期刊提供更多国际合作机会与展示平台,将院属期刊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在出版工作层面,林副主任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一是期刊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导向,确保内容的正确性与积极影响;二是积极探索数字出版新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内容的数字化传播与互动性;三是强化期刊的传播策略,扩大影响力,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学术引领力的精品期刊。

12.png

      此次座谈会不仅促进了学术界与出版界的深度对话,更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标志着科技期刊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供稿:邓丹丹

摄影:陈   艺

编辑:陈健英

校对:曹小琼

审核:龙秀芬、张芷言

 
 
【关闭】
 

版权所有: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8158790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电话:020-87601545 传真:020-87601545 邮件地址:kjqkxh@163.com